近日,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在一次公开讲话中,对当下大学生争相涌入外卖行业的现象提出批评,认为这是对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。这一言论迅速引发社会热议,也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次成为焦点。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、就业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,大学生送外卖究竟是无奈之举还是理性选择?毕业生的未来究竟在哪里?
一、曹德旺观点的背后:人才错配与教育焦虑
曹德旺的批评直指高等教育与就业市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。他认为,国家投入大量资源培养大学生,最终却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基础服务工作,这不仅是个人职业生涯的损失,更是社会资源的浪费。这种观点反映了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产出效益的普遍焦虑。
二、就业形势的现实困境
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,预计达到1158万人,而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却难以匹配。传统就业渠道如国有企业、事业单位编制收紧,民营企业受经济环境影响招聘需求下降,导致大量毕业生面临"毕业即失业"的窘境。在此情况下,外卖、网约车等灵活就业形式成为许多毕业生的过渡选择。
三、送外卖:是权宜之计还是职业选择?
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,送外卖确实提供了快速解决生计问题的途径:入职门槛低、收入相对稳定、工作时间灵活。但长远来看,这种工作缺乏职业发展空间,专业技能难以积累,确实存在曹德旺所说的"人才浪费"问题。我们也要看到,部分毕业生将此作为积累社会经验、了解市场的过渡阶段,而非终身职业。
四、毕业生的多元出路探索
面对就业压力,高校毕业生需要调整心态,拓宽就业视野:
1. 专业技能深耕:在专业领域持续学习,提升核心竞争力
2. 新兴行业布局:关注数字经济、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朝阳产业
3. 创业创新尝试:利用政策支持,发挥年轻人的创新优势
4. 继续深造:通过考研、出国等方式暂缓就业压力,提升学历
5. 基层就业:响应国家号召,投身乡村振兴、社区服务等领域
五、社会各方的责任担当
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:
- 高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,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
-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,提供更多适合应届生的岗位
- 政府需完善就业政策,创造更有利的就业环境
- 社会舆论应给予年轻人更多理解和支持,避免简单标签化
曹德旺的批评虽然尖锐,但确实揭示了当前就业市场的深层次问题。大学生的价值不应仅由当下从事的工作来定义,而要看其长期发展潜力。在就业压力下,毕业生需要保持理性思考,既不要好高骛远,也不要妄自菲薄。社会各方应当共同营造更加包容、多元的就业环境,帮助年轻人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道路。毕竟,每个时代都有其特殊的就业挑战,而年轻人的韧性和创造力,始终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。